来到灵丘已有月余。去年此刻刚刚加入支教团,如今已经成为一百多个初三孩子的历史老师,想来时光也是荏苒易逝。总想提笔写点什么,却又踟蹰从何说起。
入学伊始,四个人拖着从家中寄来大包小包,坐着校长公子的面包车一路颠簸来到上寨中学。教室空空,宿舍空空,操场上还在施工,间或几只飞鸟匆匆掠过。后来,日子渐渐步入正轨。学校里开始有了生气,三百多个孩子,四十多位老师。上课铃声一响,原来在操场上撒欢追逐的孩子们纷纷涌向教室,喧闹的学校一片静寂。手拿课本,推门进入教室,无论是安静读书的学生还是低头瞌睡的孩子,此刻都会把目光投向你。接下来的四十五分钟,你的心便被锁在了这间屋子中,外界的一切便都与你无关。
最初的日子里充满忙碌,备课教案都要从头写起,孩子们的名字要一个一个来记,老师们也开始逐渐熟悉起来。山西方言鼻音厚重,常常需要对方重复几遍方能听懂,每周的教师例会,会议精神往往靠猜;当地特产大同黄糕,用黄米面和玉米面混合蒸制而成,结实粘牙且味道寡淡,吃进肚里不好消化,然而却着实抗饿;灵丘山区温差极大,进入十月份早上就要穿棉袄,然而等到日上三竿温度升高,午饭若来不及脱掉外套,吃完饭后身上已是一层密密的汗珠。
就这样,一个十天匆匆过去。又一个十天匆匆过去。上寨中学的课表将十天作为一个周,十天过完迎来四天假期,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,甚至整个镇子,都仿佛在按着这个作息,缓缓老去。朝六晚九,起床,洗漱,自习,早饭,上课,批卷,体操,午饭,午休,备课,活动,下课,晚饭,自习,熄灯。支教生活在逐步进入节奏之后,也渐渐变得单纯起来。
也就是在几天前,文学院郑老师打电话给我,对我的支教生活十分关切,并建议我将在山西支教的经历记录下来。挂掉电话,回想起曾经在手机备忘录里短暂存在过的那些点滴记录,觉得有些可惜。与此同时,不禁思考,为何之前提笔写下写的内容总是寥寥几句,尚未尽兴便戛然而止?之前想将其归因于开学之初的压力,如今想想,工作会压缩写作时间,但却不会停止思路的脚步。而真正让思路无法向前的,更多地由于自己身处灵丘支教的时间太短,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沉淀自己的所见,也没有充裕的经历去总结自己的所得。
然而现在,来到上寨中学一个半月后的这个夜晚,我独自一人呆在宿舍,楼道里男孩子们洗漱谈笑的声音渐渐平静,我坐在床上敲下了这些字。只因为我觉得我的所见与所感,已经足以为外人所道。
再次写下那个重复多次的开头:我是刘琛,上寨中学的一名初三历史老师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